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Solanum dulcamara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28秒
欧白英
Solanum dulcamara L.
中国植物志>> 第67(1)卷 >> 茄科 Solanaceae >> 茄属 Solanum

10.欧白英 图版20: 3-4

Solanum dulcamara L. Sp. Pl. ed. 1. 185. 1753; Dunal in DC. Prodr. 13 (1) : 78. 1852; C. B. Clarke in Hook. f. Fl. Brit. Ind. 4: 229. 1883; Bitter in Hegi, Illustr. Fl. Mitt.-Furop. 5 (4) : 2589-2591, f. 232. 1927; Hand.-Mzt. Symb. Sin. 7: 827. 1936.

无刺草质藤本,无毛或被稀疏的短柔毛,小枝干时灰绿色,具细条纹。叶戟形,长3-7.5厘米,宽1.5-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戟形,齿裂或3-5羽状深裂,中裂片较长,其边缘有时具不规则的波状齿或浅裂,两面均被稀疏的短柔毛,中脉明显,侧脉每边4-7条,纤细;叶柄长约1-2厘米。聚伞花序腋外生,多花,总花梗长约1-2厘米,花梗长约0.8-1厘米,被稀疏短柔毛;萼杯状,直径约2.5毫米,5裂,裂片三角形,端钝;花冠紫色,直径约1厘米,花冠筒隐于萼内,长不到1毫米,冠檐长约6.5毫米,5裂,裂片椭圆状披针形,长约5毫米;花丝短,长约0.5毫米,花药长约2.5毫米,顶孔略向内;子房卵形,直径约1毫米,花柱纤细,丝状,长约5.5毫米,柱头小,头状。浆果球状或卵状,直径约6-8毫米,成熟后红色,种子扁平,近圆形,直径约1.5-2毫米。花期夏季,果熟期秋季。

产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,常见于林边坡地,海拔3000-3300米。分布于欧洲、小亚细亚、高加索、西伯利亚直到里海、咸海,向东分布至喜马拉雅。

果实含龙葵碱达0.15%,在印度用作利尿剂及医治遗传性梅毒,季节性风湿病及其他难治的癫病,皮肤病等。我国用作农药和兽药,治牛、猪黄胆、水肿。

根据Hegi“中欧植物图说”的描写和图看来,云南、四川产的本植物与欧洲所产截然不同,该种叶的中裂片全缘而不具波状齿或浅裂,但此点与印度植物志所载则比较相符。可能喜马拉雅山脉至我国西南部所产应属另一种。由于未见到有关的全部资料,现还找不到这一类型的正确命名。故暂用S. dulcamara L.一名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78《中国植物志》第67(1)卷 082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图版20: 3-4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